{{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茶文化

懂茶|品茶|泡茶|茶知識

喝茶的人不一定懂茶,不一定會品味茶,不一定能泡好茶,不一定知道與茶有關的各種茶知識。

如是齋專研茶道精神,熱於分享各式茶文化、茶知識,讓大家都能夠懂得分辨好茶,品出每款茶的真味,巧手泡出一壺壺好茶,對茶知識更是能如數家珍,與親朋好友們分享茶的好。

茶知識

2025-03-13
【如是茶話】普洱茶要如何開始使用-與普洱茶的初次見面

【如是茶話】普洱茶要如何開始使用-與普洱茶的初次見面 想像一下,您拿到了人生第一片普洱茶餅,這塊餅硬梆梆的,敲到還會痛,長得跟熟知的台灣茶葉不同,要怎麼開啟您的第一次普洱茶體驗呢?如是齋教您如何「使用」普洱茶,讓普洱茶進入您人生難忘的體驗。  【開茶】緊壓式的茶餅、茶磚、沱茶則需要先行開茶,可使用茶針、茶刀稍用力插入撬開,或茶鉗咬合撕開,使其鬆散解塊,將茶開好使其甦醒,方便能隨時取用來沖泡煮飲。散茶無需開茶,可直接使用,取適量茶葉加水煮沸方式、或熱水沖泡方式飲用。※如暫時無專用工具,亦可使用家中的一字螺絲起子清洗乾淨後,臨時代替來開茶。  【沖泡烹煮】無論沖泡或烹煮,建議皆需以沸水先把茶葉淋燙5-10秒1-2遍,將茶葉喚醒舒展後再行烹煮或沖泡,能讓茶香及滋味更佳。  【沖泡方式】取適量茶葉投入茶壺,建議使用微磅秤測量重量,稍紀錄一下每次茶葉的公克重量,醒茶後依個人喜好濃度沖泡即可飲用。可依序每一泡品嚐滋味層次變化,亦可多泡混合濃度飲用。  【烹煮方式】取用10公克茶葉,醒茶後投入乾淨鍋具,加入2000ml水量,煮沸後過濾即可飲用。這是濃度1:200,如覺得太濃或太淡,可依個人喜好自行調整。也可將茶葉包入濾泡茶袋,煮沸免過濾方便飲用。  ※生茶的烹煮方式建議煮沸立即關火,待稍降溫後先將茶葉撈出來避免過度萃取,而造成飲用時會增加苦澀口感;熟茶的烹煮方式煮沸後建議轉成小火持續煮10分鐘再關火,待稍降溫後即可飲用。  #如是齋 #普洱茶 #開茶 #泡茶 #煮茶 #茶生活 

Read More
2025-03-13
【如是茶話】普洱茶長得怎麼樣?-普洱茶常見外型

普洱茶在生產製作時,有幾種常見的型態,除了最熟知的餅茶,還有許多不同的樣態也是普洱茶唷 【散茶】外型為條索形狀,未經加工緊壓前的原始型態。 【餅茶】外型為扁平圓盤狀,最常用規格每一餅凈重357克,另有100克、150克、200克、250克、400克、500克的常見規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沱茶】外形跟飯碗一般大小,最常用規格每一沱凈重100克、250克。 【磚茶】外型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最常用規格每一磚淨重250克、500克、1000克。 【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最常用規格為每一顆淨重500克、1000克、2000克居多。 【香菇緊茶】壓製成香菇型狀,重量約為250克。 【柱茶】外型為圓長柱狀態,用竹片、荀殼包扎,或用棉紙包裝,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老茶頭】熟茶專屬,也叫自然沱,是曬青毛茶中比較肥嫩的芽葉,由于嫩度高,果膠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發酵過程中,自然卷曲或糾結成塊,形成了茶頭。 【七子餅】最常見規格是以每餅357克的圓餅茶,每七餅包裝為一筒稱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曰七子餅。 #如是齋 #普洱茶 #規格 #製茶工藝 #茶餅 #茶磚 #沱茶 #貢茶 #散茶 #七子餅

Read More
2025-03-13
【如是茶話】普洱茶是什麼茶?-普洱茶標準定義

【產區定義】須是大陸雲南內十六個州市、一千五百六十五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範圍內生產的。 【原料定義】采自於雲南大葉種喬木茶樹及部分中小葉種為製作原料。(雲南大、中小葉種的原料是高茶多酚含量的茶葉,含量為25%~35%,最適合製成普洱茶。) 【工藝定義】曬青工藝—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日光乾燥曬成青毛茶。採用日光乾燥這種天然脫水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普洱茶的自然活性,還賦予了普洱茶一種自然深邃的內斂香氣。 【生茶與熟茶的差別】先有曬青毛茶、也就是普洱生茶,才會有繼續下一階段製作成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在1975年研發成功了才開始製作生產問世的哦~ #如是齋 #普洱茶 #產區 #製茶工藝 #泡茶  

Read More
2024-05-21
【如是茶話】普洱茶的挑選方法

市面上的普洱茶百百種,要如何挑選對的茶品才會喝到健康、優質的普洱茶品呢?           好普洱的四大要訣"清、純、正、氣"   清聞其味-細聞茶香 根據加工及熟成方法,茶葉的風味也千變萬化,首先必須注意的是茶葉的香味,普洱茶經過發酵而成,通常帶有熟成的茶香味,若保存不佳的普洱茶就會產生霉味。好的普洱茶應具有陳香、清香味。   純辨其色-觀察茶葉及茶湯的顏色 好的熟普洱茶葉或老茶茶葉的顏色應為紅黑色、紅褐色或是黑中泛紅。好的生普洱茶葉呈青綠、墨綠、黑綠,或夾 雜些黃色。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葉條完整,具備明顯的條形,此即為上品。 普洱茶放久,茶湯不會轉黑。普洱生茶陳放發酵後,茶湯色由金黃轉棗紅。熟茶則是棗紅色。好的普洱茶的湯色應當明亮,略帶油光。好的生茶茶湯應是明黃透亮,熟茶則是清透暗紅色,劣質的茶湯色呈現出來的是混濁暗黑。   正存其位-給普洱茶一個乾淨舒適的家   普洱生茶應放置10年至20年進行發酵。一般來說,普洱茶的存放分為乾倉和濕倉,放置環境應為乾淨、通風、陰涼的地方,相對溼度55%。熟茶的保存條件和生茶相同。 若是在地下室或不通風且潮濕的地方,容易使普洱茶有霉味(臭脯味)。   氣品其湯-通體舒暢 普洱茶的沖泡器具:以紫砂壺最優,能夠聚香,蓋碗亦可用來沖泡。 好的水源和沖泡器具一樣重要,挑選水源的優先順序:山泉水>礦泉水>過濾水>自來水。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心情! 最後,試喝是選購茶葉最重要的一部分,品茶最主要就是看好不好喝。在茶湯入口時,細細品味茶湯在口中的細微變化,不論是熟普或是生普,無論是入口是芳醇甜潤,帶有木質香或陳香氣息,挑選符合自己的喜好口感是最重要的

Read More
2024-05-21
【如是茶話】普洱茶生茶及熟茶差別

普洱茶依據不同生產製程分為「生茶」、「熟茶」        普洱茶生茶茶餅      普洱茶熟茶茶餅   生茶:是自然運行以微生物為主導的後發酵轉化,這種方法是千年來的傳承,需要耗費多年時間的轉化過程就是生茶愈陳愈香的原因之一。 熟茶:是透過人工後發酵的技術,70年代為因應當時喝茶文化所需的大量茶葉所產生的「渥堆」工序,透過快速發酵來增加產量。雖說是人工技術,但其繁瑣的流程還是需要非常有經驗的師傅才能製成滋味醇厚的熟茶。     生茶 茶餅外觀:茶葉條索肥厚明顯、茶餅油亮呈黃綠色 氣味:清香→木質味、陳香 口感:茶湯黃綠→橙色;茶湯入口較為刺激   熟茶 茶餅外觀:外觀呈撥塊狀、茶餅為深褐色 氣味:堆味、木質感較重 口感:茶湯紅亮、棗紅色;茶湯溫和醇厚   不管是生茶的自然發酵或熟茶的渥堆,都需要來自茶葉中的內含物質及微量元素才能展現出自然天成的溫厚茶香,具有豐富的普洱茶營養成分。

Read More
2024-05-21
【如是茶話】認識普洱茶

普洱茶是歷史脈絡最久遠的茶類之一,只有在雲南特定地區內以大葉種茶樹為原料,經過發酵加工過程,才能稱為普洱茶 普洱茶是什麼茶?茶的分類:基本分為三大類不發酵茶:綠茶前發酵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後發酵茶:黑茶、普洱茶※發酵:通過酶促作用,讓有機物發生化學分解變化,使其蛻變為更加美好的過程。  普洱茶的面貌跟風格也是最多樣化的,是後發酵茶,茶內物質經由慢慢轉化,使得陳香風味更醇厚,獨特的風味於轉化的過程有很大的影響,茶裡的各種物質也能將身體轉化為好的能量。  普洱茶的標準定義第一:地域限制(北回歸線上、氣候溫差小四季不分明,經歷三次冰河期土壤呈酸性營養豐富) 普洱茶的產地被明確界定,必須是雲南境內,主要包括滇西和滇南,是雲南省的普洱、西雙版納、臨滄、保山等11個州市、75個縣(市、區)、63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如不是以上保護區域生產的茶,都不是普洱茶。   第二:原料限制(生長於原始森林高海拔) 普洱茶的鮮葉是采自於雲南大葉種喬木茶樹及部分中小葉種為製作原料。雲南大葉種茶,分布於雲南省茶區的各種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品種的總稱。 (雲南大、中小葉種的原料是高茶多酚含量的茶葉,含量為25%~35%,比其他省小葉種茶葉的茶多酚高出一倍,這就是普洱茶滋味濃醇的根本原因。)   第三:工藝限制(曬青工藝) 即用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日光乾燥曬青工藝加工製成的初制產品曬青毛茶,簡稱「曬青」。採用日光乾燥這種天然脫水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普洱茶的自然活性,還賦予了普洱茶一種自然深邃的內斂香氣。除此之外,包括自然攤晾、鐵鍋殺青、手工揉捻、渥堆發酵、蒸壓、烘乾等製程,全程嚴禁高溫。    普洱茶的保存好的普洱茶不會有霉味,若您喝到有霉味的茶,可能是在生產加工或運送上出了問題。存放環境對茶相當重要,我們存放茶的空間有特別打造恆溫恆濕的乾倉環境,濕度都維持在相對濕度55%。好壞普洱茶的關鍵,就是味道,我們的普洱茶沒有臭脯味,只有越陳越香的山林味。※若保存在家中也需給予普洱茶好的存放環境,或置於防潮箱中,讓普洱茶正常醇化,也喝的安心。

Read More
View All